“十三五”期间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 时间:2015-10-13 点击数:

 

沈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编者按:7月28至29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举办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培训班,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出席培训班并作专题报告。沈健厅长着重阐述了“十三五”期间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的五个问题:如何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驱动服务地方?如何加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从今天起,小编将一一发布沈健厅长关于这五个方面的报告内容。
江苏高等教育如何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适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分类发展、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破解瓶颈制约?沈健厅长认为——
 
调整结构重在促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强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江苏高等教育分类管理规划与分类管理指导意见》,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宏观引导、协调、服务,建立多样化、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协调发展、同类型高校之间竞争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调整结构重在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一是整合资源控制总量。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或者口径过于狭窄的学科专业通过停、合、改、建,实行增量的禁止和存量的调整。对社会需求量大并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根据学校优势及时增设。
二是加强人才规划和需求预测。大力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积极培育急需的新兴专业,强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以产学研联盟、国际合作等方式,重点加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三是着力打造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群。重点建设品牌专业,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群并且逐步发展新兴学科和专业。
 
调整结构重在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一是适度扩大研究生层次招生规模。适当提高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应用型本科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
三是促进层次间的合理流动。加快建立学分转换和积累体系,在不同层次学校和同层次学校之间建立可以量化的通用的学分指标体系,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学分可以在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得到确认。
 
调整结构重在优化高校布局结构
一是促进高等教育本科资源配置优先向苏中苏北倾斜。将新增本科教育资源和存量本科资源配置优先向苏中苏北倾斜。加大“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和具有与苏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学科的苏南高校对苏中、苏北高校的对口支援力度。在苏北五市中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举办综合性大学。
二是促进高等专科层次教育资源配置向县(市、区)扩展。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现有的办学基础,新设一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稳步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布局范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扩大五年制高职专业办学点覆盖范围。依托江苏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建立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体系。


沈健: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

编者按: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及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水平大学具备哪些要素?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如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快来听听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培训班上是怎么说的吧。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工程等,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如何准确把握高水平大学内涵,进一步缩小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差距?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
 
高水平大学要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深刻理解和把握高水平大学精神特质,有助于克服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短视和浮躁行为。要认识到培育一种大学精神,铸就一种大学品格,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要将理念落实到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层面,切实加以推进。
 
高水平大学要有卓越的学科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在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新突破。
二是加强ESI前1%学科建设。最新排名中,我省共有21所高校的7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要争取在经济与商业、综合交叉学科、空间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等7个空白领域有所突破。
三是在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排名中争先进位。全省高校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尤其是优势学科立项学科要加大建设力度,突出建设重点,在新一轮评学科评估中有明显进步,充分展现学科建设的成效。
 
高水平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是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支持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承担重点教学和科研任务,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有利于发现、选拔、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体制机制。
二是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实施力度,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支持高校面向世界引进顶尖人才、学术大师。继续实施“江苏产业教授计划”。
三是着力完善优秀人才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挂钩,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高水平大学要有开放的国际视野
一是全面启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到2020年,建成2所左右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和4-5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职业院校20%的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二是大力推动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高水平大学中专任教师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比例达40%,其他本科院校达30%,高职院校达20%,高水平大学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本科生比例达5%以上、研究生比例达10%以上,其他院校达3%以上。
三是积极实施留学江苏行动计划。争取大幅提高“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的总量和受益面,到2020年,全省各类留学人员达5万人。
四是统筹规划江苏教育境外输出工程。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区域研究,分析其政策、措施走向,为江苏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沈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编者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十二五”时期,我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下阶段的发展中,如何更好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呢?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
 
要坚定人才培养的理念
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搭建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次选择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形成清晰完备的多样化人才成长道路。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及机制,畅通一线劳动者继续学习深造的路径,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健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制度保障。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整合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推进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学分互认。积极推动高校加入国际组织和协议,与国际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接轨,实现国际间的学历相互认可。
 
要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鼓励学生特别是本专科学生及早参与课题研究、走进实验室。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立项并资助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沈健:大力推进江苏高校创新驱动服务地方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江苏高校如何以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发挥高校科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呢?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
 
要以协同创新促进高端引领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落实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
二是坚持开放融合。积极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乃至国际社会合作,汇聚有创新能力和改革意愿的各方面力量,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高校协同创新既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和技术前沿的研究,又要高度重视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切实解决发展实践中大量的科技问题。
四是坚持丰富内涵。不断发挥自身创新机制与功能,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推动自身关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五是坚持择优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协同创新制度的设计与建设。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挂钩。
 
要在服务地方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要立足地方,充分利用当前所处的地缘优势,直接瞄准区域经济的支柱展业、优势资源,促使学科在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迅速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要进一步发挥高水平专业人才集聚、学科综合、科学研究资源丰富及创新性思想活跃等优势,围绕地方发展需求,聚焦重大问题,认真开展研究。
建立高校技术转移机制,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公司剥离,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
 
要以科学评价激发创新活力
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导向明确、分类合理、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并重、与国际评价标准衔接的分类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建立开放多元和长效评价机制。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大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应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参与评价。


沈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编者按:自2008年开展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以来,全省有114所高校和4143所中小学、幼儿园被授予“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获得市级平安校园称号的学校已经超过90%。全省教育系统经受了各种重大活动、重要敏感事件的考验,连续多年保持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干部1.7万人,派驻校园保安4.53万人,校园保安配备率近100%。全省普通高校、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防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8.9%,暂未达标的校园也落实了相应的安防措施。
 
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省教育厅要求——
一要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
学校安全稳定,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必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
二要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决定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开展“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和“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三要不断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
配齐配足配强安保人员,并充分考虑其工作特点,认真落实应有待遇。进一步完善校园视频监控、重点场所门禁、电子围栏、快速报警等各类安防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实施全面有效管控。要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封闭式管理措施,严格外来人员登记、校内巡查等制度,确保校园和师生不受外来侵扰和伤害。
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教育
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大型活动安全、防盗防骗、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五要强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要建立完善对学校内部和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对各类安全隐患和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心中有数,形成常态化的安全监管机制。

Copyright© 2013-2018 苏州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邮编:215009 电话:0512-69379141